近年来,受疫情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,芯片行业供应链被打乱,芯片价格出现暴涨,而如今的芯片市场上又出现了降价销售的情景,究竟是怎么回事?
冰与火
据央视新闻报道,今年以来,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,从百元高位跌至两位数。一款半导体芯片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,曾是2021年最紧俏的芯片产品之一,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,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一个;另一型号的芯片,在2021年价格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,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,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。
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介绍,公开数据显示,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,尤其是在面板用芯片、通信用芯片、模拟芯片等众多大类芯片中,价格降幅都不小。其中,大部分近两月内跌价超过20%,部分芯片降价超80%。
与此同时,在经历了两年的全球性“缺芯”之后,许多芯片制造商们仍在不断扩产增能。今年初,英特尔宣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两座新芯片工厂,初始投资超过200亿美元,预计将于今年开工,2025年底投产。刘兴亮表示,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到2024年,总计有25座8英寸与60座12英寸晶圆厂建成,总投资额将近一万亿元。
各路资本的疯狂涌入,更加剧了市场对未来芯片产能过剩的担忧。据日经新闻报道,以全球近2350家芯片相关的上市制造公司为对象,整理得知,2022年一季度库存金额,比2021年年底暴增约970亿美元,库存剩余量和增量皆创10年来新高。
抵背扼喉
据央视新闻报道,当地时间8月9日,美国总统拜登签署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,该法案禁止获得美国补贴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“先进制程芯片”,期限10年;另外,还禁止与中国有教育合作关系的大学获得研究经费。美国试图借此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“精准打击”。
当地时间8月12日,美国商务部发布最终规定,对设计GAAFET(全栅场效应晶体管)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须的EDA软件等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。据了解,EDA被行业内称为“芯片之母”,是芯片IC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
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表示,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一系列组合拳,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一个重大挑战。芯片法案只是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步,最终目的是要抑制、孤立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。
顾文军认为,在美国一系列措施下,半导体传统市场化竞争模式将发生改变:半导体产业将从全球化、合作化、分工化向多区域化、多生态化、竞争化发展,国际企业扩张及发展逻辑将更多考虑政治因素,其次才是市场、效率和成本。
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估计,如果华盛顿采取对华“技术硬脱钩”政策,甚至可能会损害一些美国芯片企业的利益,或将令它们丧失18%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%的收入,并减少1.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。换言之,《芯片和科学法案》提供的补贴很可能无法弥补芯片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迁往美国的成本。
冲云破雾
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表示,中国只有在整个芯片工业崛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彻底的芯片自给,芯片自由不能只靠点的突破,需要全盘谋划,全面破局。
自从中兴、华为事件之后,国内芯片产业一片火热,两年多时间,国内新增芯片企业超10万家。据北京商报报道,在过去4个季度中,每个季度里全球增长最快的20家芯片行业公司,就有19家来自中国内地。
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我国芯片相关企业达41.6万余家;其中,2022年1-7月新增注册企业6.8万家,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达41.6%;从成立时间来看,26.8%的芯片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。
在EDA软件领域,国内的政策布局也已全面展开。像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就明确将集成电路列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第3位,EDA的攻关更是位列集成电路之首。
顾文军表示,在美国抽离国际企业的形势下,我们更要继续开放和全球合作,用好金融工具和产业政策,争取国际企业来华发展。路虽远行则将至,事虽难做则必成。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与信心,就一定能用决心、耐心与恒心,共铸中国芯。